佳兆业再次陷入危机、三年巨亏457亿元(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继续亏损91.15亿元的同时,绿城2024年销售额则杀入中国房企前三★、2021-2023年三年时间则实现超百亿的净利润! 地产行业上一次陷入困境,是2014年、2015年,当时主要是“钱荒★”式政策收紧、“新国五条”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供需失衡之下销量下降、库存量增加★。 并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产行业相关链条上的一份子。地产行业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上下游关联到太多的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等,更重要的还有地方财政收入★。 与此同时,随着高价地项目逐步入市、交付结算,房企迎来了普遍亏损★,百亿级别的亏损已经不是新闻。 十年后的2024年底到2025年初,深圳国资团队入驻万科,万科迎来了大洗牌。 当融资渠道受阻与市场销售下降同时相遇时,开发商到手的资金必然大幅减少,但该按时还的钱还是得还、工程建设又得继续,踩刹车也许可以熬得过去一两个月,但两年★、三年、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谁能扛下去? 如今,全国房价均价、居民杠杆率★、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已经决定了房价不可能回到高速上涨★,很多三四线城市可能房价甚至无法再回到曾经的高点。 合伙人、跟投、高周转★、双总部等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诞生,地产职业经理人的薪资也是不断刷新★,地产CEO、CFO千万年薪已经非常普遍。★“2000万+”也不在少数★。 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20名是★:华为,苏宁,正威国际★,恒力,碧桂园★,恒大,联想,国美★,万科,吉利,中南,美的,山东魏桥,青山控股★,江苏沙钢,阳光龙净,浙江恒逸★,小米★,浙江荣盛,泰康。 但是,2021年开始★,“三道红线”政策的落地,地产行业开始急剧向下,销售额、销售面积开始下降的同时,出现债务违约的房企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最早的民营房企开始向混合所有制房企、国央企蔓延。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1%的同时,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则上涨了9%。 同样是在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西安★“万元地”频出★,西安的楼面地价“地王★”不断被刷新★,西安各区域的“区域地王”也不断在被刷新★。 2014年居民杠杆率为36%★,2024年三季度的时候已经达到63.2%。 但实际上★,回过头来看★,没有地产行业的黄金年代★,就没有过去这些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没有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翻开5年前的2020年中国房企销售额排行榜,TOP20房企已经倒下一大半,TOP4更是全军覆没。 而宋卫平,则选择在2014年★“两卖”绿城,2015年3月底完成股权交割之后,中交集团坐上了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绿城拥有了央企的背景。 任何行业都会有上行周期,也会有下行周期★;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路的高速增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放缓★。 “旧改之王★”佳兆业经历了锁房风波、涉腐传闻、创始人出走、债务违约等之后,深圳楼市的暴涨让命大的佳兆业起死回生。 十年前的2014年底到2015年初,宋卫平把绿城卖给了央企中交,中交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2020年★,诞生了3家销售额超7000亿元的房企(碧桂园、恒大、万科),41家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恒大许家印、碧桂园杨惠妍家族坐上了胡润百富榜★“中国十大富豪★”★,下一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以18★.19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楼市火爆时代,大家习惯了每月一个房价,买了就赚了★,很多人曾经分享到楼市红利。 同时,2023年以来★,阳光城、蓝光发展、中南建设、新力控股、泰禾集团★、世茂股份等曾经的千亿房企、明星房企★,陆续挥别资本市场★。 经过十年的发展之后★,十年前同时站在悬崖边缘的佳兆业★、绿城★,十年前不同的选择,十年后的今天迎来了不同的命运。 2024年,曾经的“地产一哥★”★、地产界★“三好生”万科迎来了上市30年首次亏损。 2016年到2020年这5年时间的一路狂奔之后,202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达到了顶峰时刻! 地产行业的从业人数,也从2020年的290.13万人下降到2023年的200.23万人,再加上2024年的数据★,四年时间超过百万人离开地产行业★。 要知道,十年前的2014年全国房价均价6323元/㎡,而2024年已经达到9935元/㎡,较十年前已经上涨了57%★!一二线城市的涨幅则更高。 看到地产行业的困境之后★,看到房企的困境之后★,很多人欢呼;看到房企遇到困难时,很多人否定掉一切。 十年时间,地产行业犹如过山车一般,市场行情回到了十年前★,而很多房企已经无法回到十年前。 2020年之后买房投资的很多人★,如今已经处于被集体套牢之中★,甚至血亏之中,尚未缓过神来★。此时再寄希望于他们加杠杆买房,可能性已经不大。 当时★,势头最猛的除了招商、中海、绿城、保利★、中铁建、金茂等央企背景的几家企业之外,还有以阳光城★、正荣、隆基泰和、碧桂园、奥园、中骏等一民营房企★。 加杠杆本身没有错★,它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做大规模★,但这个杠杆的度又很难把握,过度加杠杆话危险就必然增加;高周转本身没有错,可以实现资金滚动效率的最大化,但遇到稍微的市场变化,高周转是最脆弱的…… 当然★,2021年至2024年的四年调整之后,央企、地产龙头国企房企则迎来了更多的机会★,保中华以及建发、越秀★、华发等崛起。
佳兆业再次陷入危机、三年巨亏457亿元(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继续亏损91.15亿元的同时,绿城2024年销售额则杀入中国房企前三★、2021-2023年三年时间则实现超百亿的净利润!
地产行业上一次陷入困境,是2014年、2015年,当时主要是“钱荒★”式政策收紧、“新国五条”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供需失衡之下销量下降、库存量增加★。
并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产行业相关链条上的一份子。地产行业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上下游关联到太多的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等,更重要的还有地方财政收入★。
与此同时,随着高价地项目逐步入市、交付结算,房企迎来了普遍亏损★,百亿级别的亏损已经不是新闻。
十年后的2024年底到2025年初,深圳国资团队入驻万科,万科迎来了大洗牌。
当融资渠道受阻与市场销售下降同时相遇时,开发商到手的资金必然大幅减少,但该按时还的钱还是得还、工程建设又得继续,踩刹车也许可以熬得过去一两个月,但两年★、三年、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谁能扛下去?
如今,全国房价均价、居民杠杆率★、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已经决定了房价不可能回到高速上涨★,很多三四线城市可能房价甚至无法再回到曾经的高点。
合伙人、跟投、高周转★、双总部等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诞生,地产职业经理人的薪资也是不断刷新★,地产CEO、CFO千万年薪已经非常普遍。★“2000万+”也不在少数★。
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20名是★:华为,苏宁,正威国际★,恒力,碧桂园★,恒大,联想,国美★,万科,吉利,中南,美的,山东魏桥,青山控股★,江苏沙钢,阳光龙净,浙江恒逸★,小米★,浙江荣盛,泰康。
但是,2021年开始★,“三道红线”政策的落地,地产行业开始急剧向下,销售额、销售面积开始下降的同时,出现债务违约的房企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最早的民营房企开始向混合所有制房企、国央企蔓延。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1%的同时,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则上涨了9%。
同样是在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西安★“万元地”频出★,西安的楼面地价“地王★”不断被刷新★,西安各区域的“区域地王”也不断在被刷新★。
2014年居民杠杆率为36%★,2024年三季度的时候已经达到63.2%。
但实际上★,回过头来看★,没有地产行业的黄金年代★,就没有过去这些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没有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翻开5年前的2020年中国房企销售额排行榜,TOP20房企已经倒下一大半,TOP4更是全军覆没。
而宋卫平,则选择在2014年★“两卖”绿城,2015年3月底完成股权交割之后,中交集团坐上了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绿城拥有了央企的背景。
任何行业都会有上行周期,也会有下行周期★;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路的高速增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放缓★。
“旧改之王★”佳兆业经历了锁房风波、涉腐传闻、创始人出走、债务违约等之后,深圳楼市的暴涨让命大的佳兆业起死回生。
十年前的2014年底到2015年初,宋卫平把绿城卖给了央企中交,中交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2020年★,诞生了3家销售额超7000亿元的房企(碧桂园、恒大、万科),41家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恒大许家印、碧桂园杨惠妍家族坐上了胡润百富榜★“中国十大富豪★”★,下一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以18★.19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楼市火爆时代,大家习惯了每月一个房价,买了就赚了★,很多人曾经分享到楼市红利。
同时,2023年以来★,阳光城、蓝光发展、中南建设、新力控股、泰禾集团★、世茂股份等曾经的千亿房企、明星房企★,陆续挥别资本市场★。
经过十年的发展之后★,十年前同时站在悬崖边缘的佳兆业★、绿城★,十年前不同的选择,十年后的今天迎来了不同的命运。
2024年,曾经的“地产一哥★”★、地产界★“三好生”万科迎来了上市30年首次亏损。
2016年到2020年这5年时间的一路狂奔之后,202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达到了顶峰时刻!
地产行业的从业人数,也从2020年的290.13万人下降到2023年的200.23万人,再加上2024年的数据★,四年时间超过百万人离开地产行业★。
要知道,十年前的2014年全国房价均价6323元/㎡,而2024年已经达到9935元/㎡,较十年前已经上涨了57%★!一二线城市的涨幅则更高。
看到地产行业的困境之后★,看到房企的困境之后★,很多人欢呼;看到房企遇到困难时,很多人否定掉一切。
十年时间,地产行业犹如过山车一般,市场行情回到了十年前★,而很多房企已经无法回到十年前。
2020年之后买房投资的很多人★,如今已经处于被集体套牢之中★,甚至血亏之中,尚未缓过神来★。此时再寄希望于他们加杠杆买房,可能性已经不大。
当时★,势头最猛的除了招商、中海、绿城、保利★、中铁建、金茂等央企背景的几家企业之外,还有以阳光城★、正荣、隆基泰和、碧桂园、奥园、中骏等一民营房企★。
加杠杆本身没有错★,它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做大规模★,但这个杠杆的度又很难把握,过度加杠杆话危险就必然增加;高周转本身没有错,可以实现资金滚动效率的最大化,但遇到稍微的市场变化,高周转是最脆弱的……
当然★,2021年至2024年的四年调整之后,央企、地产龙头国企房企则迎来了更多的机会★,保中华以及建发、越秀★、华发等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