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立足资源禀赋★,精选优质赛道,大力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此外,2024年,云南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向园区集聚,呈现出多点支撑、全面推进态势★。全省89个园区以占全省不到1%的面积,贡献了20%的地区生产总值★、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50%的营收和利润、60%的税收、70%的工业增加值★,成为工业发展主阵地。 经过多年发展★,文山市已形成了集三七标准化基地★、原产地交易市场、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行业管理于一体,较为完善和配套的三七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正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迈进。作为文山三七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山高新区三七产业园吸引了59户药企入驻,其中规上企业14户、生物医药企业40户、高新技术企业8户★。三七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以三七为主,集生产、流通★、检测、科研、孵化于一体的产业高地★,2023年被命名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传统产业升链,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减油增化”,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加快转型升级。云南钛业进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文山铝业数字化管理创新应用入围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云南神火★“5G+MEC”智能化工厂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原料★“第一车间”,全产业链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围绕烟叶种植、烟叶复烤加工、卷烟生产制造、卷烟市场营销和烟用辅料保障五大环节,加快建设数字烟草★,促进烟草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 滇中稀贵金属集群由昆明市牵头★,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联合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州(市)共同创建。集群内拥有相关企业240余家★,云集众多知名骨干企业,目前总产值占全国稀贵金属行业的60%,其中★,锡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液态金属导热膏、导热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拥有稀贵金属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7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稀贵金属产业体系,是云南省为数不多的在全国★、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024年,云南省重点产业链群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在相关部门公布的100个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文山市三七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上榜★,系全省唯一入选集群★。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的一员,实现了云南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围绕短板产业补链,全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集中精力补精深加工、市场流通等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和服务保障力度★,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克,推动打造有序衔接、循环畅通、自主可控、安全有效的产业体系。成功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签约落地一批关键产业、关键企业★、关键环节项目,深化了区域合作,有力维护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一年来,全省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兴实体、强制造、抓创新★、育集群★、促融合,产业发展量质齐升,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一年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工业“新三样”持续壮大。2024年1至11月,三大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合计贡献率为24★.8%,已全面构建完整产业链★。 围绕新兴产业建链,云南省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电池基地,以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前端电池材料为切入点★,聚焦“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扩规模、延链条★。目前★,大批龙头企业和5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78万吨正极材料★、51万吨负极材料★、23GWh电池等年产能★。2024年1至11月,新能源电池完成工业总产值246.41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产业发展持续扩大规模。创新疫苗、血液制品加快发展,沃森生物疫苗出口18个国家,国药集团昆明血液制品有限公司首个千吨级血液制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项目下线★。 云南省将把准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系统集成的政策规划体系、动态迭代的产业培育体系★、协同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支撑有力的要素保障体系★,持续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集群被誉为制造业的“国家队”,是冲击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潜力股”★。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 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741万吨★、占全国比重超1/10★,再创历史新高。形成全球第一且最完整的锡★、铟产业链以及全国第一且最完整的铂族金属产业链。疫苗批签量居全国前列、血液制品建成产能占全国总投浆量的1/4。 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发展迅猛★,工业“新三样”持续壮大★,高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电子行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2024年,云南省深入实施产业强省战略★,聚焦“三大经济”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聚链成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云南省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 “中国绿色铝谷”正在崛起。形成了文山、曲靖、红河、大理、昭通等产业发展集群,电解铝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着力构建★“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铝应用★”产业链,绿色铝积极拓展下游铝加工及铝应用,大力发展建筑用铝、包装用铝、装备用铝,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2024年1至11月,绿色铝产业完成产值1396.7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2%★。 “世界光伏之都”初见雏形★。形成“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推动绿色硅产业链配套延伸,培育硅电子产业链。单晶硅棒产能约200GW,全国产能占比接近1/5。形成保山★、丽江、楚雄★、曲靖4个绿色硅产业基地。云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硅全产业链制造基地。 高端制造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1至11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18.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6.3、15.5个百分点。电子行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增加值增长22★.7%★,成为云南工业第四大支柱行业★。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170.72亿元,同比增长41.4%。
2024年,云南省立足资源禀赋★,精选优质赛道,大力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此外,2024年,云南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向园区集聚,呈现出多点支撑、全面推进态势★。全省89个园区以占全省不到1%的面积,贡献了20%的地区生产总值★、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50%的营收和利润、60%的税收、70%的工业增加值★,成为工业发展主阵地。
经过多年发展★,文山市已形成了集三七标准化基地★、原产地交易市场、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行业管理于一体,较为完善和配套的三七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正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迈进。作为文山三七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山高新区三七产业园吸引了59户药企入驻,其中规上企业14户、生物医药企业40户、高新技术企业8户★。三七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以三七为主,集生产、流通★、检测、科研、孵化于一体的产业高地★,2023年被命名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传统产业升链,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减油增化”,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加快转型升级。云南钛业进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文山铝业数字化管理创新应用入围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云南神火★“5G+MEC”智能化工厂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原料★“第一车间”,全产业链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围绕烟叶种植、烟叶复烤加工、卷烟生产制造、卷烟市场营销和烟用辅料保障五大环节,加快建设数字烟草★,促进烟草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
滇中稀贵金属集群由昆明市牵头★,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联合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州(市)共同创建。集群内拥有相关企业240余家★,云集众多知名骨干企业,目前总产值占全国稀贵金属行业的60%,其中★,锡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液态金属导热膏、导热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拥有稀贵金属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7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稀贵金属产业体系,是云南省为数不多的在全国★、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024年,云南省重点产业链群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在相关部门公布的100个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文山市三七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上榜★,系全省唯一入选集群★。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的一员,实现了云南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围绕短板产业补链,全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集中精力补精深加工、市场流通等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和服务保障力度★,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克,推动打造有序衔接、循环畅通、自主可控、安全有效的产业体系。成功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签约落地一批关键产业、关键企业★、关键环节项目,深化了区域合作,有力维护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一年来,全省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兴实体、强制造、抓创新★、育集群★、促融合,产业发展量质齐升,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一年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工业“新三样”持续壮大。2024年1至11月,三大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合计贡献率为24★.8%,已全面构建完整产业链★。
围绕新兴产业建链,云南省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电池基地,以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前端电池材料为切入点★,聚焦“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扩规模、延链条★。目前★,大批龙头企业和5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78万吨正极材料★、51万吨负极材料★、23GWh电池等年产能★。2024年1至11月,新能源电池完成工业总产值246.41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产业发展持续扩大规模。创新疫苗、血液制品加快发展,沃森生物疫苗出口18个国家,国药集团昆明血液制品有限公司首个千吨级血液制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项目下线★。
云南省将把准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系统集成的政策规划体系、动态迭代的产业培育体系★、协同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支撑有力的要素保障体系★,持续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集群被誉为制造业的“国家队”,是冲击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潜力股”★。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
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741万吨★、占全国比重超1/10★,再创历史新高。形成全球第一且最完整的锡★、铟产业链以及全国第一且最完整的铂族金属产业链。疫苗批签量居全国前列、血液制品建成产能占全国总投浆量的1/4。
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发展迅猛★,工业“新三样”持续壮大★,高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电子行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2024年,云南省深入实施产业强省战略★,聚焦“三大经济”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聚链成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云南省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
“中国绿色铝谷”正在崛起。形成了文山、曲靖、红河、大理、昭通等产业发展集群,电解铝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着力构建★“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铝应用★”产业链,绿色铝积极拓展下游铝加工及铝应用,大力发展建筑用铝、包装用铝、装备用铝,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2024年1至11月,绿色铝产业完成产值1396.7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2%★。
“世界光伏之都”初见雏形★。形成“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推动绿色硅产业链配套延伸,培育硅电子产业链。单晶硅棒产能约200GW,全国产能占比接近1/5。形成保山★、丽江、楚雄★、曲靖4个绿色硅产业基地。云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硅全产业链制造基地。
高端制造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1至11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18.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6.3、15.5个百分点。电子行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增加值增长22★.7%★,成为云南工业第四大支柱行业★。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170.72亿元,同比增长41.4%。